丁醇(一种替代汽油的燃料)可以从污水中的藻类提取。
光伏发电方面,电监会报告指出,国家层面上至今未出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和项目建设的相关实施细则,制约了光伏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对于作为未来光伏发电主要形式之一的接入配电网(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缺乏上网售电的政策支持,严重制约了小型光伏发电的投资积极性。
电费补贴发放不及时,导致发电企业不能及时获得相应的电价补贴,影响企业经营效益,部分规模较小的发电企业甚至出现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光伏发电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投资建设项目规模尚小,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公司旗下乌力吉木仁等三处风场计划2010年底投产,但其接入系统至今未取得审查意见,风电无法送出。内蒙古地区的风电需通过西电东送通道送往京津唐地区,现有两条通道容量有限,只能解决少量风电的送出,内蒙古送出第三条通道2006年就已经开始规划,至今仍未开工。到去年年底,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已达500万千瓦左右,也远远超过了酒泉及河西地区的用电需求。
此外,首个风电三峡、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也存在消纳市场及其配套电网建设均不明确问题。电监会报告显示,中国风电[0.79 3.95%]和光伏发电的投资主体差异明显,风电的投资主体相对集中在央企和地方国有发电投资企业。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曾经向有关部门提交提案,希望尽快设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专项基金,改直接投资为对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末端补贴。
据统计,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产生量约为3亿吨左右,随着各地政府逐渐重视,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十二五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方面的投资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飞跃。谁是下一个污水处理市场?哪些环保领域将打开市场?哪些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获得了空前的增长,带动环保产业市场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付费是治污市场化终点吗?是否付费并非问题关键对环境负责是对企业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要求在去年出台的相关文件里,国家首次明确了谁污染谁付费的环境保护原则,从宏观层面开始由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但这种不差钱的状态仍然只局限在国有环保企业中。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很多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招标包括环境治理工程在内的各项高风险工程时,咨询公司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提高的门槛使得作坊式的小企业不再能够浑水摸鱼,环保产业的面貌也将借此获得相当的改善。
另一方面,风投、PE这些活跃的资本对国内环保产业的参与度也并不高。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而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更应该利用市场机制,让有限的国家资金花得更有效率和价值。但从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来看,自己治理还是付费并非问题的关键。
对此,傅涛表示,如果要扶持某个领域,采取国家直接投资于前端的方式,可能效果并不好,容易产生不公平现象。而尽管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务等环保行业,但一直以来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并没有为众多资本创造大的发展空间。此前,记者在采访环保产业科技创新难的问题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的环境科研机制仍然计划色彩浓厚,有些部门采取谁报课题承担研究就给谁资金,不关注成果能不能得到实际应用。今后,这一系列工作都可以由减排服务提供商大包大揽,提供一条龙服务,湖泊水质达到合同要求,政府才付费给企业。
中国的环保产业要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内部服务外部化。而社会资本量大,对于回报稳定的环保市场也有巨大兴趣,关键是如何引导这些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等环保领域,这就需要扩大市场融资,创新融资方式。
比如,是否只要交费就能排污。而在脱硫领域,去年,环境保护部明确要求火电厂脱硫装置旁路一律铅封,一旦脱硫设备出现问题,由于没有旁路设计,停运会给电厂带来巨大损失。
预计未来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运营服务规模将和建设投资持平,达到6000多亿元。对此,相关的沟通工作、试点即将进行。其中,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有望在未来集中释放产业需求。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可以动用财政资金采购环境治理工程、设备,但还不能采购减排服务。比如在现有收费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费用不能完全涵盖治污和修复成本,可能导致巨大的环境成本由国家承担等等。对此,不少企业表示,标底中标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就是业主通过第三方咨询机构对工程实施一系列评估,得出符合业主要求和当前市场价格的工程造价。
即科研主体只需备案课题,自行融资进行研究,而一旦具备转化效果,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奖励补贴。在未来5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为十二五环保投资的重点。
小偷不会掏钱给自己买好的手铐。这一投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避免政府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对拉动社会资本投入产生杠杆效应,将大大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政府现在主张地方政府部门减少行政性服务职能,减少事业编制,这也符合国际潮流。但供需双方要顺利接上头还是有着现实的障碍。
特别是在鼓励创新方面,补贴奖励用户可能效果更加明显。污水处理厂能否发挥大作用?治理设施运行效率、稳定性和运行成本将成为竞争主要因素有专家曾经指出,在十二五氨氮控制的目标要求下,与其大规模、大投资地对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不如提高建成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其对氨氮削减的贡献率一点也不逊色,投资的性价比更高。在企业数量众多的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活跃,市场机制如果得以发挥,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悉,当前工信部正在与证监会、银监会包括人民银行研究创建一种联动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优先考虑节能环保、减排、低碳技术应用的企业上市。
如今,随着环境监管的日益严格,地方政府、企业等用户方的观念正在日益改变,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采购到性价比高的工程和服务。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强调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节能减排,扩大市场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
国家对先进的技术、产品加大扶持,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方式上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国内某知名民营环保企业老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环境监管日益严格、违法成本提高的趋势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效率被日益关注,广大业主也将逐渐提高认识。
正是在定位方面的偏差导致了我国的环保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技术力量都停留在各个行业内部,创新力量也十分薄弱。这就导致很多课题组将精力都放在争取项目上,这样的效果并不佳。
哪些事可以放心交给市场?部分专业操作能否市场化运作?企业污染治理服务能否外部化?不久前,无锡市与相关企业签署协议,以COQT模式共同承担无锡市空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质量控制与数据应用。有关部门拟在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购买者将包括排污企业和政府。[page]节能减排能花市场的钱吗?建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2011年伊始,首创集团发布公告,国内水务龙头企业首创股份将在水处理业务上投资60亿元。在傅涛看来,对环境负责是对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要求。
将创业板、中小板作为创业投资、节能减排投资的一种退出机制,发挥资本市场与政策的组合效应。地方政府要改善区域内某湖泊的水质,以前的做法是分头做规划、然后招标工程。
十二五期间,若要扩大市场资源的利用,有必要鼓励民间资本与风险投资参与环境保护,并且在制度创新和信贷支持方面积极探索水务等成熟领域的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如果不针对环境效果进行投资,没有敢于对环境效果负责的提供商,那么极容易出现环保投入的不经济、投资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花冤枉钱的现象。
而这个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过程中。政府能否购买减排服务?政府角色的变化,将促进环保产业向服务业加速转型以合同减排服务为代表的合同环境服务,有望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在2011年获得国家的重点支持。